返回 柠檬娱乐

高温高湿增加心脏负荷 做好四点护心举措

2025-08-20

近期雷雨频繁,高温高湿环境下,也要注意呵护心脏健康。医学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超过32℃,湿度高于60%时,心血管系统就开始承受额外压力。因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会启动一套复杂的散热机制,而这套机制的核心参与者正是心血管系统。

当环境温度接近或超过皮肤温度(约33-35℃)时,蒸发散热成为唯一有效的降温方式。此时,身体会通过扩张皮肤血管来增加血流量——皮肤血流量可从常温下的约500ml/min激增至高温下的7000-8000ml/min,相当于全身血液在几分钟内就要完成一次“皮肤循环”。这种血液的重新分配带来了双重挑战:一方面,心脏必须增加输出量40-60%来维持这种高流量状态;另一方面,内脏器官(包括心脏本身)的供血相对减少。对健康人而言,这可能仅表现为轻微不适,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或老年人,这种变化的后果会更严重。

此外,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每小时可通过出汗丢失500-1000ml液体。当失水量达到体重的1%-2%时,血液开始浓缩,粘度增加,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推动血液循环。同时,电解质(尤其是钠、钾)的丢失会干扰心肌细胞的电信号传导,增加心律失常风险。美国心脏协会指出,在未及时补水的情况下,高温中暴露2小时即可使血液粘度增加8%-12%。

四个早期信号及早识别

及时识别高温相关心脏问题的早期信号至关重要,典型表现包括4个方面:

胸闷或压迫感:不同于一般的呼吸困难,这种不适常位于胸骨后部,可能放射至左臂或下颌;

异常疲乏:超出环境温度解释范围的极度乏力,即使休息也难以缓解;

心慌:自觉心跳过速(>100次/分)、漏跳或不规则;

头晕或晕厥:提示脑灌注不足,可能源于心输出量下降引起的血压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和长期高血压患者可能表现出“沉默性”症状。这类人群由于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可能直到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低血压)才有明显不适。因此,在高温天气中,这类人群即使没有典型症状,也应格外注意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

最新文章

那些别的都可以改,唯独脾气一直都改不了的几大星座

星座百科

 

阅读14615

脾气好,脾气最好的三星座,这三个星座生活中一定有好人缘

星座百科

 

阅读11974

查出“腔梗”无大碍?当心脑梗、脑出血接连来袭

养生知识

 

阅读18146

欧洲杯综述:东契奇42+10率队晋级 字母37+10希腊奏凯

体育新闻

 

阅读13920

谢安然《超新星运动会》射箭项目一路高歌勇夺冠军

娱乐新闻

 

阅读15619

s5x5j64.cn 京ICP备2021035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