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柠檬娱乐

雨后多种传染病高发,防护指南来了

2025-08-01
水灾过后,高温高湿环境与积水污染形成双重健康威胁。肠道感染、皮肤疾病、呼吸道炎症、蚊虫传播疾病及霉菌滋生风险激增。洪涝灾害过后,我们该怎么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马艳良通过解读与真实案例,系统梳理水灾后四大核心健康风险,以科学防护方法来正确应对。
一、消化道疾病:守住“入口关”,切断病原传播链
1.洪水增加消化道感染风险
高温暴雨及洪水过后,消化道疾病高发主要源于两方面:
水质污染:洪水混入污水、粪便,导致井水、自来水受污染,通过喝水、吃饭等“粪-口途径”传播甲肝、霍乱、细菌性痢疾等疾病;
食物变质:潮湿高温环境让食物易发霉,被污水浸泡的粮食、禽畜肉还会滋生大量细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
2.记住“扔、换、煮、慎”四字诀
这些食物直接扔:发霉的粮食、腐烂的果蔬;被洪水泡过的禽畜肉(体内细菌可超标数百倍);包装破损或被污水浸过的袋装食品。
水源这样换:公共供水正常时,优先喝煮沸的自来水(煮沸后需盖好盖子,防止二次污染);
自用井水被污染时,暂停使用,改喝瓶装水;无清洁水源时,选正规瓶装水,别喝雨水、河水。
食物必须煮:瓜果用淡盐水浸泡,削皮后再吃;饭菜彻底加热,生熟菜板分开用。
外出要谨慎:外出吃饭选热食,少吃凉菜、生腌食品。可疑污染水源绝不入口。
专家提醒:洪灾后“管住水、守住口”是关键,通过以上措施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二、皮肤病:潮湿环境下的“隐形攻击”
洪水会把垃圾、粪便冲进水里,雨水里混着大量病菌(比如会伤皮肤的革兰氏阴性菌)。这些病菌容易通过皮肤微小创口侵入,引发丹毒、菌血症等严重感染。
1.雨后高发的3种皮肤问题
手脚浸渍糜烂:长时间泡水让皮肤发白、脱皮,甚至裂口子;
皮肤长癣/红肿:脚上长环形红斑(足癣),或腿上一片红、烫、疼(丹毒);
蚊虫咬后感染:蚊子包抓破后红肿流脓,可能发烧。
2.四步防皮肤感染
出门先“武装”:穿防水雨鞋,别光脚踩水;涉水后马上换干衣服,湿衣服需单独洗。
回家立刻处理:清水冲干净,重点洗脚趾缝、关节缝;发现小伤口:用碘伏消毒,贴无菌创可贴;伤口红肿流脓:及时就医。
环境要干燥:每天擦地;卫生间、床底、家具后墙等死角重点擦;毛巾、脸盆不共用,清洗干净,晒太阳消毒。

最新文章

与众不同,拥有独立风格的三个星座

星座百科

 

阅读13311

越高冷,人气也越高的四个星座女

星座百科

 

阅读15714

韦雪首次曝光和小14岁男友分手原因!精神小妹帝藏难深陷黄毛陷阱

娱乐新闻

 

阅读12790

尼克斯续约大桥底气何在 属于纽约的黄金时代要来了?

体育新闻

 

阅读16144

雨后多种传染病高发,防护指南来了

养生知识

 

阅读11548

s5x5j64.cn 京ICP备2021035205号-1